- 全部
- 科研进展
- 新闻资讯
- 专业文章
青岛、新疆、新冠、降温……我们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与恐慌?
31省区市新增确诊47例 新疆新增23例本土确诊!新疆新增137例无症状感染者!喀什疫情或与气温下降有关!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青岛疫情中首次找到充分证据链!……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引起大众关注,从青岛到新疆,从【物传人】到【与气温下降有关】,面对这些信息,大家的心情瞬间紧绷起来。青岛疫情爆出后,我与青岛的好友联络上,送去问候的同时也聊起了近况。在这次的聊天过程中,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个词就是【人心惶惶】。疫情的反复实在让人头疼不已,冬季到来,大部分地区都在面临降温。这只很不讨喜的【黑天鹅】还会飞回来吗?面对不确定性,你的心情如何?很多人已经开始有些小焦虑了。面对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与恐惧,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改变认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接纳不确定性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2020年因疫情而魔幻,因疫情而凌乱……很多企业倒闭,很多人面临着意想不到的职场危机。即使对于依旧正常运营的企业来说,很多企业也面临着各种转型与调整,各种方案、计划书随着疫情的进展不断变化。很多妈妈从职场达人转型成了全职妈妈,因为家中无老人,幼儿园还未开,孩子且尚幼……面对现状只能从新规划,接纳现实。很多学生要适应新的学习形式,无论你是小学生,还是高考生,无论你是否愿意都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线上学习。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次成长与超越!……在一个个层出不穷的变化中、在猝不及防中,现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很难跟现实讨价还价,无论你是否愿意。面对变化、面对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我们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接纳,并在接纳中及时调整。自我调节你的P值如何?是时候提升了!提到不确定性,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指标,这也是在职场性格测试中常会被用到的一个测验——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MBTI职业性格测试是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性格评估工具之一。这个测试共涉及4个维度,其中一个维度是判断(J)- 知觉(P)。举个例子,看看或回忆一下你及你周围同事的办公桌,你会发现,有的人的桌面整整齐齐、井然有序,用过的东西总是能物归原处。然而,有的人的办公桌就不那么整齐了。前者是判断型(J)具有的特征,后者是知觉型(P)的常态。不仅如此,在处事方式上,你也会发现,有的人善于计划,喜欢按计划做事,一旦被打乱节奏就会引起情绪波动。然而,有的人则适应性强,随性、不惧改变,有种到哪儿都能适应的感觉。面对“黑天鹅”的到来,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显然知觉(P)水平较好的人更容易适应,也能够更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自己的规划。每个人知觉(P)的水平是绝对的吗?做过MBTI测试的人都会知道,它的结果呈现是有百分比的。比如,判断20%,知觉60%。多次做过MBTI测试的人都会发现,也许你的职场性格类型是稳定的,但是每次测试时,在每项上的得分会有所不同。比如,上次测试知觉显示60%,一年后再测试知觉显示知觉显示80%,你会发现,你的灵活性更高了。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每隔半年或一年就进行一下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节。比如,发现自己的判断(J)值更高了,就会有意识的提醒自己要适当的放弃一些计划,让自己活得更随性一些,灵活一些。做得了甘特图,也能享受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许,我的特质一直都会是判断(J),但在量表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发展的尽可能中和,更好的适应各种情况。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2020年里,我们需要更好的知觉水平(P)来面对生活。你的P值如何?是时候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提升了!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还会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还会面对各种情况。现实推动我们提升,生活将我们打造成了可咸可甜的全能型人才,良好的自我觉察、自我调节能力是这个时代的必备技能。注:MBTI职业性格测试在网上即可找到,建议使用128题完整版进行测试。觉察情绪困扰我们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情绪上学时,记得导师说过一句话——要具备驾驭数据的能力,而不是被数据所驾驭。套用一下这句话的模板,在人生中,我们要具备驾驭情绪的能力,而不是被情绪所驾驭。很多时候,冷静下来去想,你会发现不确定性事件本身并没有那么困扰我们,而是我们面对事件时所产生的情绪在困扰我们,让我们深陷其中,不知所措,迷茫慌张。恐慌与焦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也许远大于疾病本身。你觉察过自己的情绪吗?你善于处理自己的各种情绪吗?觉察是处理的前提,我们需要具备觉察情绪,管理情绪的能力。1、语文方法觉察情绪你可以刻意的去问问自己——你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不必急于回答,而是静静的去感受、去感受当下的情绪,去描述、形容、比喻你的情绪,让它尽可能的形象化。然后,去看它的样子,觉察它的到来。2、数学方法觉察情绪你也可以让它更加具备化,比如,给它打分。假如,你现在感知到的情绪是焦虑,如果1为最轻,10为最重,你会给你当下的焦虑打多少分呢?打完分后,你也可以问问自己,有什么方法能让这个分值降低一些吗?比如,去喝杯热饮。当你做完这件你觉得可以缓解情绪的事情后,可以再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分,还是1为最轻,10为最重,你会给你当下的情绪打多少分呢?去感受它的变化。无论是用语文的方法,还是数学的方法,当你学会觉察自身的情绪后,你便能更加理性的看待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深陷其中。之后,你便可以继续再问自己这样的问题,这般程度的恐惧与焦虑必要吗?这般程度的恐惧与焦虑是否与事件本身的严重性相匹配?你想对你的情绪说些什么呢?与自己的情绪进行一场对话,这将有助于情绪的缓解。认知、接纳、自我调节、觉察、情绪……这些都是心理学、心理咨询中常常出现的名词,如果你的焦虑与恐惧已经驾驭了你,运用以上这些方法依旧无法自我调整,你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我们一起来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与恐慌,协助你提升驾驭情绪的能力!
今天是脑科学的时代现代化的教育已经无法脱离对脑科学的研究任何一项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品质的提升知识的获取、合作的建立行为的改变、情绪的调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反应力及自控力等的养成都与脑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背后都是对大脑深层认知的科学塑造愉快而高效的学习能否实现?教育设计如何遵循大脑发育规律?学习环境和情绪会对大脑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基于科学的大脑分工规律实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突破?如何依靠脑科学激发学生主动性?如何带动教育方式的变革?脑科学又将给学习与教学带来怎样的影响?……所有这些问题一一被重视、被探索并被逐渐破解教育的内涵、学习的意义、课堂的改变都将变得更多科学且充满可能、能量无穷脑科学研究给教育带来的启示早在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就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理论”——左半脑是“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右半脑是“图像脑”、“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就大脑的分工不同来说,反观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会发现较为偏颇于左脑的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右脑的教育,甚至可以说是抑制其发展的。那么当今的教育该如何更符合大脑分工规律,从而更促进孩子的学习提升呢?脑科学在课堂一让学生掌握大脑运作规律实现高效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人类大脑一生都具有可塑性”。脑是学习的器官,认识并遵循大脑的运作规律,是教与学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性条件。因此,了解和应用脑科学中与学习有关的成果,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要求。脑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新知识后,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思,这对于形成长时记忆十分重要。因为当大脑短暂休息时,它无需对其他与之竞争的刺激做出反应,就有时间来加强神经细胞的联系,加快大脑的蛋白质交替,使神经元的突触得到巩固强化,这是大脑关于注意的规律。如何拥有一个记忆力强的大脑?老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们介绍一些大脑有效记忆的方法,如联想、归纳、复述、讨论、首因-近因、多通道等,并在课堂上通过活动场景的设计,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通过相互间的讨论,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通过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不仅自己要了解和应用脑科学有关成果,还要向学生宣传这方面的知识,使学习更加科学、有效。例如,老师要让学生知道“人脑终生都具可塑性”,而新奇性和挑战性是促使其生长的营养素,“学习与经验可以改变脑皮层的厚度与树突的结构”。相反,简单乏味的学习内容,不求甚解的懒汉思维,会使大脑消极怠工并发生退化,“这是可塑性大脑的抗议,因为我们停止学新的东西,它就没有办法再去执行它最重要的东西——改变大脑了。”学生在了解了脑科学的相关知识,就会为了让自己的大脑更聪明,去有意识无意识地摸索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有效性。脑科学在课堂二通过促进大脑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控是我们大脑的重要功能。也是促进大脑发展的有效手段。一个人在自我审思和自我调控中的所思所想,如分析、判断、选择、监测、评价、调节等,基本上都是新信息的处理,因而更能刺激大脑神经元持续放电并生出新的树突,使大脑活动更为灵敏与高效。一个善于不断接受新的信息和刺激的人,一个喜欢提出自我挑战的人,其大脑突触的联结较其他人更多,脑神经网络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复杂。因为审思注重反馈,反馈减少不确定性,增强了自我体验,同时也降低了肾上腺的紧张反应,加速了快乐的神经递质的分泌,这就为脑的发展提供了营养。我国古代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身体力行。之后的中外教育家、心理学家也都相继提出了诸如自然教育、儿童中心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建构主义等各种体现主体教育思想的理论和流派。教育既不是盲目追随儿童的自身发展,也不仅仅是让学生适应和依附社会,其根本要旨在于培育富有主体性的人。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教育始终的一根主线。教学中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技巧1营造轻松和谐学习氛围,解放学生身心上课时,不要求学生整节课都正襟危坐,而应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双脚,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这样,学生才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2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解放学生的精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平等的人格、平等的探索、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自主学习氛围的关键。3营造百花齐放的氛围,解放学生的嘴巴陶行知先生还指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老师在课堂上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能够勇于表达,大胆质疑。4授之以渔,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以渔”。如教会学生自己查阅资料,通过资料解决相关问题等。脑科学在课堂三通过情绪调节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情绪和情感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杏仁核控制和调节着人的情绪,情绪和情感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大脑本能地偏好于快乐的记忆,所以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如果学生长期处于焦虑和压力之中,肾上腺就会分泌出一种压力激素——皮质醇,皮质醇长期停留在体内,会降低人的免疫功能,并且影响到记忆和思维的能力,对身体和学习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兴趣的导向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自我生成兴趣的能力,去形成和发展新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如何培养学生感受学习快乐的能力?脑科学研究证明:“个体努力追求自己真正快乐的状态,并不需要明确的外部奖励,许多因素都能激发人的学习动机,如渴望赞扬和认同等,但其中最有力的一种是理解时的喜悦感。脑对这种感觉有着明确的反应。例如,在人们突然有一种‘我明白了’的感觉时,脑会突然产生一些神经联结,并察觉到所有信息之间的内部联系。这是一种最快乐的脑体验,至少在学习情境中如此,真可谓是一种‘心智的极度快感’。人一旦有这种体验,就会再想拥有。”真正的学习就是对未知的探究。而探究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这种需求一旦满足,就会充满愉悦和激情,获得感和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是直接被告知现成答案所无法体验到的。因为大脑是喜动厌静的器官,新鲜、刺激的信息是促使大脑成长的营养素,对未知的探究会让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于是,快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前几日,在通勤的路上,听到一位陌生人一边走一遍打着电话大声说到:“有这个功能呀!不就在右下角吗?你往右下角看!那个紫色的按钮,点击,对,点击……”哎,真不容易,想要办点事儿,还需远程指挥!其实,自己也遇到过,在使用一些软件时,有些功能觉得它应该有,但是就是找不到,甚至还会百度一下——xx软件的xx在哪儿?使用个APP也算是尽心尽力了!为什么软件中的有些功能我们很难找到?这与信息大爆炸、快节奏的生活时代有一定关系,但与产品的交互设计也有很大关系。用设计的角度去说就是——因为那些元素没有成功的吸引到用户的注意力!成为了用户使用体验中的减分项。对于产品、对于商家来说,用户注意力是一项非常宝贵的资源。再好的产品或功能只有先被用户看到、发现,才能发挥它原本的价值,才能成为产品的增分项,给用户带来更优的使用体验。否则就会失去它原本的价值,甚至变为减分项。那我们应该如何将用户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地方,确保用户能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或我们希望用户看到的东西呢?来,看这!利用普通心理学中的一些知识来帮你吸引用户的注意力!1、借助视觉重量吸引用户视觉重量是说,交互界面上的每个对象,其实都是会让我们感觉到它的重量的!有些物体即便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中也能看起来比其他的物体要重。一个物体让我们感觉它的重量越大,那么,它吸引的注意力就会越多。视觉重量这个概念很强大,视觉重量是可以帮助我们创造视觉焦点的重要工具,是一种可以抓住用户眼球的重量。视觉重量告诉我们,大小会影响我们对物体(元素)重量的判断。较大的元素要比较小的元素更能吸引用户的眼球。在物理世界中,当我们有两个相同类型的物体时,较大的物体自然也会更重。在二维平面中,这样的认知依旧在影响着我们。视觉重量告诉我们,形状会影响我们对物体(元素)重量的判断。形状规则的物体会看起来比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更重。这是因为不规则的形状有时会给人一种物体的某些部分被移除的印象。某些部分一被移除,自然也就让人想到它变轻了。视觉重量告诉我们,方向会影响我们对物体(元素)重量的判断。我们发现,垂直的元素看起来要比水平方向的元素更重,而与水平或垂直方向相比,对角线方向会产生更多的视觉重量。即在视觉重量中,对角线方向的元素重量>垂直方向的元素重量>水平方向的元素重量。这就是视觉重量,可以帮助我们吸引用户注意力的视觉重量。如果你是设计师,那么,你可以从大小、形状、方向这三方面入手来对交互界面中的按钮、信息等进行调整,吸引用户注意它们、发现它们、使用它们。2、借助颜色吸引用户除了大小、形状、方向外,色彩也可以改变物体的重量,比如,深色会让人感觉厚重而浅色会让人感觉轻快。冬季的衣服往往多偏向于深色,而夏季的衣物颜色更加丰富。色彩是设计师们的有利助手,它也可以帮助我们巧妙的改变元素重量,吸引用户。这里有一些从重到轻的色彩排列,它们依次分别是:红色、蓝色、橙色、黄色及绿色。在设计中,亮黄色也经常会被用到,它可以瞬间吸引住用户的注意力。3、借助对比吸引用户采用对比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对比可以将用户的注意力自然的吸引到某一元素上。当某一元素与它周围的环境形成对比后,它在视觉上也将显得较重,吸引用户。4、借助运动吸引用户相比静止的物体,移动的物体会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进化心理学视角来看,这与进化有关,是写入我们基因里的秘密。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经常外出打猎,打猎时也需要躲避一些野兽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因此,我们不得不对移动的物体更加敏感。借助人类的这一特点,设计师们也可有效吸引用户注意,比如,通过一些动图引导用户下一步应该看哪里。5、借助留白吸引用户留白,它本身的视觉权重为零。但它的作用、意义在于留白可以衬托出其他元素,让其他元素引起关注。一般来说,一个物体附近的留白越多,它就越容易受到关注。结合极简主义,在吸引用户方面这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上这5个技巧你了解了吗?当心理学走进生活,走进设计,它将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也将让我们在很多方面事半功倍。利用心理学知识留住用户,吸引用户,提升用户体验已成为设计界中必备的隐形技能!
本文是基于10月22日张梅玲老师《父母如何轻松指导孩子学习?》直播课做的干货整理,以供错过课程或想温习的同学们学习!不少家长以为孩子上学了自己就可以轻松一点了没想到孩子上学了自己变得更累了!因为孩子的学习让我们很多家长感到焦虑、疲惫爸爸妈妈们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其实,如果按照学习规律来辅导孩子就容易得多对孩子也更好因为对孩子的一生来说他未来的人生路都要靠如何把现代基础知识学得扎扎实实如何把知识变成智慧所以我们今天分享这个话题重点讲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家长要知道孩子学习(包括我们自身的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学习难道就是为了考第一名、考100分吗?当然考第一名、考100分自然很好但我们学习到底为的是什么?这需要搞清楚!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家长要知道每个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的孩子做比较这个是先天基因决定的所以面对差异化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从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包括他的发展、提高、成长等都去给予鼓励!两个课程分享核心:(1)学习到底学什么?学习的过程是什么?(2)根据这个过程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学好?1.智能化社会下学习的核心与目的今天,生长在智能化社会下的孩子的学习,究竟最主要是要学到什么?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在学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背出基本概念,而是学会思考。根据有关研究显示,现代科技发展非常快,大学一年级学的物理学知识到大四毕业的时候,已经又有新概念了,难道我们不毕业继续再学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有关研究专家表明——科技发展如此快的年代,我们的孩子在大学里学的知识技能,到工作岗位上,基本上能够用上的是20%,大部分要想顺利工作的知识技能都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来的。根据这一现状及社会要求创新性人才,我们培养孩子应从这几个角度:第一要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核心是:“学会思考”。孩子面对的是发展的社会,只有凭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新的科学、新的技术。所以孩子学习的核心是学会思考。第二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今年的党校开学典礼上,国家领导特别讲了青年干部的成长,特别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单位也好,或者我们个人也好,你往前走的每一步都是在解决问题中往前走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重点是要把我们课堂上的知识技能转化为智慧,在实践当中解决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要培养智慧型新一代奋斗创新人才。这是我们今天来讲学习过程中两个最基本的前提理念。2.父母如何轻松指导孩子学习?导致父母们焦虑的误区现代的父母之所以辅导孩子学习会感到很累,可能是你进入到一些误区:可能不该你做的,你做了;也可能你本身就不知道怎么教孩子,或者孩子的一些事情你自己也不会等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我们家长感到焦虑、疲累。另外,你现在感到很累、很焦虑,也可能是因为你的某些理念对孩子要求过高,其实我们大多数包括我在内的人都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普通人,现在我们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你想想世界上哪有那么多龙凤,心理学讲正态分布,一个不争的科学事实是——天才有没有?有,但只有百分之二三;低能儿有没有?有,也是百分之二三。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中间的普通人,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自己是个不完美的普通人,心态上就不会那么着急、焦虑了。接纳“我是普通人,但是个幸福人”。所以我一直强调我们老百姓要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所以造成我们现在家长感到很累、很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再加上我们现在的教育孩子发展中,目前还有很多改革,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比如我们的评价还要看分数,那么家长当然要关注孩子的分数了,所以很多复杂的原因造成我们目前的年轻家长感到很累。我总是想我们生活在现实,要面对困难,我们生命的价值就是可能面对困难,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有正确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要正确地对待现实,那就是从我做起,从我对孩子的学习,按照科学道理做起,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孩子可能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我们家长可能也不会那么焦虑。父母如何科学帮助孩子学习首先来说,学习涉及家长、老师和孩子本身三方面,每个角色都应该非常明白自己要做什么。现在我们一些家长是应该老师做的他也做,应该孩子做的他也替代孩子做了,这样一来你肯定会感到很累。另外我们家长也不太知道学习只有三个阶段:第一是预习,第二是上课跟老师互动学习,第三是做作业,就是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阶段爸爸妈妈都要帮助孩子,这个帮助不是替代孩子做作业,不是做老师的助教,把老师讲的再跟孩子讲一遍。而是:在课前预习的阶段,帮孩子找感性的材料,帮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要写一篇作文,那么就希望家长能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看看春天的美,秋天的落叶等,让孩子丰富一些感性的经验。在课中阶段,要做孩子背后的无名英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鼓励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这样孩子才能在课堂上跟老师积极互动。课后阶段,做作业是孩子要做的事情,我们家长主要要做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去干扰他,一会儿让孩子喝个可乐,一会儿让孩子吃个水果等扰乱孩子的注意力。所以有的家长说现在孩子的作业等于我们家长的作业,这个就是你进入到误区了,我们课前、课中、课后,家长要做的事情是老师不能做的,老师能做的事情不需要我们家长来做,而不管老师做的也好,家长做的也好,最关键的是孩子自己,人生路是孩子自己走的,谁都替代不了。清晰了这几个基本理念的基础下,我想通过认知心理学的戛纳学习模型,来跟大家分享学习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什么?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能做什么?戛纳学习模型01外部刺激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个信息加工过程,过程的开始叫“外部刺激”,即我们给孩子或老师在讲课中呈现一个图形、电影等的外部刺激,这个外部刺激可以是通过眼睛看的视觉刺激,也可以是通过手动作的触觉刺激,还可以是通过耳朵听的听觉刺激。“外部刺激”是信息加工的开始,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材料让孩子进行学习。比如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过来,他的思维基本上还处在一个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到七八岁以后,慢慢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入到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又分形式逻辑跟辩证逻辑,抽象思维发展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外部刺激就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对年龄小的孩子,不能只让他看文字那么抽象的东西,一定要给他一些形象的东西。02感觉登记外部刺激以后进入到“感觉登记”那一步,(感觉登记即感觉记忆,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这个记忆是瞬时记忆,非常快,就几秒钟的时间。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跟老师对话,也就是说要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现在很多老师、家长反映孩子不能专注,这个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很多人在研究,可能跟孩子的感统失调有关,感统失调的原因也有很多,7岁以前要训练孩子的感统协调,也就是孩子生下来,该跳的时候要跳,该爬的时候要爬,该站起来的时候要站起来,现在我们很多家长过分溺爱,所以该这个阶段做的一些动作没有让孩子做,结果造成长大后感统失调。另外,剖腹产的孩子,家长不太注意给他按摩等等也会造成感统失调。另外,现在的玩具也太多,诱惑太多,都造成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感觉登记处”这一阶段,我们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上课,能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办法: 第一个办法让孩子明白学到的东西在生活当中是很有用的,比如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带孩子去超市购物,这里面就有很多数学问题——我要买两包方便面,二就是数字,方便面三块钱已报,拿两包多少钱不也是数字吗?还有方方面面的标价、分类,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些数学知识。这是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老师替代不了的。第二个是一定要让孩子感到我能学会,因为如果不会还怎么培养孩子兴趣呢?所以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要求,记住要小步子,不要一步登天,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制定目标要求,你超过最近发展区的话,孩子学不会他就会自卑,后面就没法再学了。所以家长不要苛求孩子,一点一点的来,让孩子感觉到我也能做到,这种持续不断的我能做到的感觉,就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当小老师,把学校学到东西来讲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听。根据研究发现,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把学的东西教给别人,只有当前学到的记住了,继续再学新的知识才不费力,如果你连加法都不会,又得学乘法,就会成为负担。03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我们记忆的第二阶段,就是短时记忆。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我们家长能做的依然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工作记忆阶段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和已知经验、知识的连接,即能够把新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经验知识联系起来,把短时记忆进入到长时记忆。04长时记忆在长时记忆阶段,我们家长能做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思维,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给孩子比较具体、形象的刺激。非常重要的是要带孩子到处走走看看,到大自然当中去,到博物馆去,到图书馆等这些地方去。现在教育部也有文件鼓励我们要扩大孩子的建设,不要把学习就定格在课堂上。所以我们一定要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比如说要写一个春天的文章,你带他去感受一下北方、南方的春天是不一样的,孩子有了经验,他去过新疆,再学《葡萄沟》课文的时候,跟没去过新疆的人学的程度和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有丰富的感性知识。所以长时记忆中能不能有很多丰富的经验、知识、体验,都对他课堂中理解老师讲课的短时记忆是非常重要的。长时记忆账户里有东西,才能拿出来供短时记忆联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你长时记忆里没有是拿不出来的。我们家长帮助孩子不是帮孩子做作业,而是帮孩子梳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这种联系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家长要帮孩子把学的东西结构化。现在我们有些家长很知道这个道理,知道从一年级开始就训练孩子的思维导图,这是对学习很重要的,包括从幼儿园看绘本的时候,绘本故事之间、人物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帮孩子通过一些图连接起来,这对于他长大后学思维导图,对概念的理解非常重要。一旦你把这个方法告诉孩子以后,孩子以后的学习就会很轻松。所以在长时记忆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基础的东西打得特别扎实,拿什么标准呢?我们学习的规律:第一步是记忆,第二步是理解,第三步是应用,第四步是分析。所以我们在长时记忆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他已经记忆了,我们要帮他理解,他已经在理解水平了,那我们就要让他去分析、应用,如果他还没理解,你马上让他应用,这个就不科学了。我们家长首先是根据这样一个学习规律帮孩子形成知识结构;其次要帮助孩子丰富感性经验,根据你现有的条件,多带孩子到博物馆、图书馆去帮孩子丰富建设。这些看似跟他上课的书本概念没什么关系,但其实是有联系的,也许不是我当天去了博物馆,第二天考试就拿100分,但你看过的、听过的总有一天会有用的,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帮孩子丰富长时记忆这个仓库,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在广的知识面基础上让它结构化,让它有深度。因为结构化了以后,短时期老师讲的东西,孩子就很容易发生联想,因为很结构化拿的时候就方便,如果是乱七八糟的就没法提取或提取不对,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回答问题错误。所以我们老师以前有一句话叫“题海战术”,这个能解决目前考试的问题,但不能有助于我们培养孩子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孩子学习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该做的,家长该做的,学生该做的各有不同,共同的是为了让孩子学好。大家看这个过程最上面有个“执行控制”和“期望”,这两个因素是在学习的全过程都存在,都影响孩子学习的。“希望”是孩子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执行控制”就是我们的元认知。所以这个过程中,孩子要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学的什么水平?另外自己的情绪要调控等等。这个就是我们平时讲的非智力因素,你要爱学,要知道学得怎么样,什么地方学得好,什么地方还有问题,应该怎么样学,特别紧张、焦虑的时候,你的情绪要认知还要调控,这些都属于上面两块的。从学习的整体过程来说,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孩子要学好,重要的是两个翅膀:一个翅膀就是我们的认知系统,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其中思维是核心。孩子认知水平较高的话,那么外部刺激来的时候,他很容易到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提取过来,所以从认知系统来讲,家长非常重要的是,从小要给孩子感觉、听觉、视觉这种协调训练,因为解决问题感统系统协调很重要;还有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另外一个翅膀是我们的个性,我们要爱,要坚持,要不怕困难,要努力争取成功,但也勇于接受失败。我们的爸爸妈妈如果能让孩子的两个翅膀很健壮,就根本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往前走,一定会很成功的。
心理所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感觉统合功能受损与其小脑激活减弱相关
作者: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陈楚侨研究组 ║ 日期: 2020/10/24 神经软体症是指在运动协调、感觉统合以及抑制功能上的一系列轻微损伤,广泛见于分裂型特质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一级家属等精神分裂症谱系群体。此外,已有研究表明,神经软体症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相关,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尽管来自脑结构研究的证据表明,神经软体症尤其是运动协调异常可能与皮层-丘脑-小脑-皮层环路异常,然而尚无针对精神分裂症谱系感觉统合异常的脑功能研究。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统合的脑功能机制探讨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在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据此发现新的诊疗标靶。 为了弥补上述研究空白,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的陈楚侨研究员带领其团队与其国际合作者设计了一项实验。实验记录了52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2名对照组、2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患病的兄弟姐妹、以及56名健康同卵双生子与56名健康异卵双生子在完成感觉统合任务时的脑激活模式。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完成感觉统合任务时表现出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小脑激活与小脑内部功能连接,而小脑激活减弱也被发现于患者未患病的兄弟姐妹当中。此外,双生子研究还表明在完成感觉统合时的小脑激活具有显著的遗传度0.37。 结果提示,小脑激活减弱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谱系群体感觉统合异常的重要神经机制,并且该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影响。而完成感觉统合任务时的小脑激活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谱系的内表型之一。 该研究受国家重点研究开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资助。 该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Li, Z., Huang, J., Hung, K. S. Y., Deng, Y., Wang, Y., Wang, Y., Lui, S. S. Y., Mak, Henry, K F., Sham, P. C., Cheung, E. F. C., ?ngür, D., Dazzan, P., Chan, R. C. K.* (2020). Cerebellar hypoactiv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sensory integration in schizophrenia.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doi.org/10.1037/abn0000636 https://psycnet.apa.org/record/2020-78357-001
10月13日下午,中国心理学预印本平台(以下简称PsyChinaXiv)管委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南楼一层会议室召开。心理所副所长、管委会主任陈雪峰,以及管委会全体委员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心理所图书馆馆长卫垌圻主持。 会上,陈雪峰首先对院文献情报中心给予PsyChinaXiv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随后,卫垌圻汇报了平台上一阶段工作完成情况,并介绍了下一步工作计划。与会委员就预印本各方面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强调要深刻理解学术交流的变革,重视预印本的开放评阅功能与网络首发功能,加强与期刊的密切合作,打造新型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还讨论了PsyChinaXiv宣传方案的具体举措等。 PsyChinaXiv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共建,致力于构建一种新型学界自治的科研成果交流和共享平台,面向全国心理学研究者接收中英文科学论文的预印本存缴和已发表科学论文的开放存档。PsyChinaXiv是按国际通行模式规范管理的预发布平台,与传统的基于期刊成果发布方式形成有效互补,鼓励科研人员公平竞争,保障优秀科研成果首发权的认定,推动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促进更大范围的学术交流。 PsyChinaXiv的访问地址:http://psych.chinaxiv.org/
心理所团委前往北京神州儿女儿童康复中心开展“青春志愿行”活动
为激励广大青年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加强对国情、民情、社情的了解,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0月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团委在中科院京区事业单位团委的号召下,联合生物物理所团委一起前往北京神州儿女儿童康复中心开展“青春志愿行”活动,20余位青年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与活动。 活动中,康复中心负责人刘浪平首先介绍了困难儿童的现状、康复训练如何开展,以及中心的运行情况。大家参观了康复中心各项康复训练的开展,与康复训练师、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儿童康复训练的开展情况。心理所团委和生物物理所团委向康复中心赠送了研究所自主设计制作的科普产品和科普读物,并为康复中心的儿童、家长和康复培训师带来一场科普实验展示。 活动现场 通过活动,青年们了解了社会组织的运行和儿童康复训练的开展情况,对于未来的科研工作开展也提供了启发和思考。本次活动是京区事业单位团委“青春志愿行”系列活动的首次活动,未来将继续前往基层服务站点开展志愿服务,打造中科院特色的“志愿服务工程”。
如何与青春期的学生和谐相处大概是困扰不少老师的难题吧这些孩子们从身体到心理都在急剧发生变化渴望变成大人但又不得不受阅历和成熟度所限制今天,我们就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对青春期孩子们的行为进行解读并分享一些与青春期学生沟通的技巧来吧!老师、家长们一起学起来!01青春期可能要到30岁才能结束我们通常认为青春期是 12-18 岁,正好是初高中阶段,一般觉得孩子到 18 岁就是成年人了。但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青春期要到 30 岁才会结束,一部分重要的生理原因就是因为前额叶皮质没有长好。大脑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叫做前额叶皮质。前额叶负责判断、逻辑推理、行为的执行、控制冲动等。但如此重要的部位,却是我们整个人体发展最慢的部分。1988 年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平均年龄 22 岁左右,人类的前额叶可以发展好差不多 80% 的功能。近年来研究指出平均年龄延后到了 30 岁左右。所以,不要动不动指责学生,青春期的大脑和成人不同,因为前额叶没有长好,让青少年具备了做事不专注、缺乏自我控制、情绪化等缺点,这是受生理发展局限的。不要认为学生一些叛逆行为是有意跟你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贸然批评学生。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面临巨大的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另一方面面临很多智力上的挑战,这个时期不同学生对比特别鲜明,他们开始真正在很多社会功能、周围的人际认同上找自己的位置,学业上的挫折会很大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而且心理上可能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很多青春期的问题都被表面的学习和游戏问题所掩盖,其实可以从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生活,以及对一些事情的态度上感受到他们的变化。02青春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年轻人的叛逆有其令人欣喜之处,这是一个人成熟的必经之路。因为青春期的叛逆,源于自我独立意识的发展。心理学上有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更加牢固。对青少年而言,他们的许多叛逆表现,恰恰和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相关。对于叛逆的青少年来说,他们之所以去做某些事,并不一定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有人禁止他们去做。反之,如果一个叛逆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做法没有引起成人的更多关注和反对,人们表现出理解和认可,做起来也就没有意思了,叛逆的问题可能也因此解决。神经语言程序学认为,行为背后总存在正面动机。如果我们只看到学生的错误行为,忽视背后的正面动机,甚至给错误的行为贴上负面的人格标签,就会激发学生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沟通矛盾越深、越处理问题越多的局面。如果通过积极思维找出学生的正面动机,然后因势利导,当学生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被肯定、被接受之后,他会有一种被看到、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0312条面对青春期学生的沟通建议1.给予学生个人空间。被过分管束的孩子会丧失自我调适的机会,往往会很木讷。2.偶尔跟学生说一些“没用”的话。可以聊八卦、玩游戏,时间久了,他就什么都愿意跟你说。如果你跟他聊的都是有用的,他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有用的跟你聊。3.平视学生的独立意识。学生希望自身得到认同,希望长辈与他平等相处,教师要在朋友和教师的角色之间合理转换。4.承认他对。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认同,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和做事方法。5.学会察言观色。青春期的学生情绪起伏比较大,所以谈话一定要注意时间场合,注意技巧,有时正话反说效果会更好。6.不要扮演全知全能的角色。适当地 “装傻”,不讲究权威,沟通时要尊重学生的尊严。7.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兴趣和欣赏。切莫用自己的价值喜恶来评断孩子的鉴赏力。孩子对他人尤其是长辈的价值判断非常敏感,如果教师反对他所喜欢的,他会感到焦虑和冲突,更容易抬杠。8.不轻易否定孩子间的友谊。9.给点阳光。对学生,要有严厉,但也要有表扬和鼓励。10.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比如当学生表现出对外表身材的过度在意时,要耐心了解其中原因,不要否定他们内心的真实感觉。11.适度冒险。没有过冒险的经历,不会知道冒险有时是人生的需要,也不会具备避险避害的能力。12.把心放宽。成长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所有人都应该接受,把要求稍微放低一点点,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其实很可爱。他们的叛逆是需要生活教他们成长。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制定决策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最困难、最危险的工作错误的决策会令企业和个人事业受损有时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结局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决策?决策中又有哪些思维陷阱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下这个问题影响我们决策的因素不得不承认,在中国,有很多民营企业家的直觉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凭借自己的直觉,一次又一次地抓住了机会、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创立了自己的企业,有的还曾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或其他荣誉称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也认为人的直觉很伟大。为此,他在深入研究后发现,心理决策大致存在两个系统:一个是自动的、不费力的,也常常是无意识的,具有关联一致性;另外一个是有控制的、需要投入的,通常是有意识的,也更倾向于逻辑上的一致,是有规则的。奇怪的是,第一个系统虽然是无意识的,却非常强大,而且大多数人的决定常常是无意识的思维在起作用,有时候无意识的思维还真可谓“功不可没”,就像很多中国企业家正是凭借一次又一次的“无意识”果断决定,让自己及企业获得先机,企业、项目就这样发展起来了,所以这样很多企业家十分相信他们的“直觉”。然而,当直觉变成了“直觉思维”后,就会造成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盲目“过分自信”。最终因为太相信自己的直觉,“一个跟头”掉进深渊,再也出来了。丹尼尔·卡尼曼说:“人们对自身信念的信心并不是基于证据的质量,也不是基于对证据质量的评判,而是基于对他们脑海里建构的故事一致性的判断。”即,人们往往会因为过去是这样成功了,所以认为现在这种判断不会错。“有趣的是,许多时候人们对自己的直觉总是盲目自信,而对自己的执迷不悟毫无察觉。”长久以来,研究人员也一直在探寻大脑制定决策时的运行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无意识运用很多常规程序,来应对大多数决策内在的复杂性。这些程序被称为“启发法”,在很多情况下都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比如在做距离判断时,我们大脑神经经常依凭的“启发法”是——清晰度与距离成正比。一个物体越清晰,我们的大脑就会判定它的距离越近,越模糊,我们就认为它距离越远。这种简单的心理捷径有助于我们连续对距离做出判断,并在我们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像大多数启发法一样,心理捷径并非万无一失。研究表明我们在决策思维中存在一系列类似缺陷。其中一些如同人们对清晰度的判断,属于感知错误,其他则以偏差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有一些则是我们思维中出现的非理性反常现象。这些缺陷的危险在于其隐蔽性,因为它们已融入我们的思维过程,即使我们落入陷阱都很难识别。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5个常见的决策陷阱思维!决策中常见的5大心理陷阱01“锚定”陷阱先来看一组“问答”实验,请两组人分别回答以下问题:01组.1.土耳其的人口超过3500万吗?2.你猜土耳其的人口有多少?02组.1.土耳其的人口超过1亿吗?2.你认为土耳其的人口有多少? 实验证明,人们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都受了第一问题的影响,第二个问题的答案随着第一个问题数字的增大而增大。这个简单的实验可以说明心理学中一种常见而有害的现象,即“锚定”效应。考虑做一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锚定”效应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可能是同事无意中的一句意见或晚报上的一个小数字。在商业中,最常见的“锚定”是先例或趋势。市场策划人员在制订销售计划时会参考去年的计划,这样的计划如果能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得出的数字可能是准确而恰当的,但如果一味依赖原来的数字,那原有数字就是“锚定”。聪明的谈判者很善于利用这种“锚定”效应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会选择有利的数据和事实说服对方,让他们屈服。举例来说,现在有一家公司要在开发区设一个办事处,在经过一番考察后,找到了一个位置和设施都比较理想的商务楼,于是安排与这家房产商见面。房产商一开始提出的合同条件如下,租期10年;每平方英尺每天租金2美元,每年价格随物价的上涨幅度而定;所有室内的改装费用由租户自理;10年以后由租户决定是否延长租期。公司派出的谈判代表做出了反馈,他们接受了大部分条件,只是把价格往下压了一些,并要求房产商承担一部分装修费用。其实,这家公司本来可以通过谈判取得更多利益,如把价格降到市场较低价,两年一次调整价格,规定价格的上限,规定延长租期的各种条件等。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思维被房产商的合同文本限制死了,他们掉入了房产商所设的“锚定”陷阱,他们为此多付出许多租金。如何才能绕过“锚定”陷阱?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有一个基本打算,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集思广益。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注意不要限制顾问、咨询员的思维。在向他们介绍情况时,要尽量客观公正,不要搀杂你个人的观点和倾向,以免影响他们的思路。特别注意在谈判时不要受对方所设“锚定”的影响。在不为对方提议所限的同时,寻找恰当的时机,利用“锚定”效应影响对方,从而使自己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02“现状”陷阱让我们先再来看一个实验:给10个人每人发一个小礼物。礼物分两种:一种是一只漂亮的杯子;另一种是好吃的瑞士巧克力。这两种礼物价值相同,并且每个人都可以随意与其他人交换礼物。按理说,应当有一半人会去交换手中的礼物,但结果却只有一个人这样做了。什么原因呢?是“现状”效应在起作用!这种“现状”陷阱隐藏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是一种自我利益保护心理。要打破这种“现状”,就要采取行动,而行动本身又意味着风险,承担风险就有可能面对指责并进而后悔。维持“现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这是减少我们心理压力的途径,但在同时,却失掉了机会。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还告诉我们,当我们的选择越多时,我们越容易受“现状”的影响。如果你想挑件衣服,商店里的衣服品种越多,你的选择就越困难,你对自己最后的选择可能还越不满意。公司里碌碌无为的员工一般并无多大风险,但如果有新点子,却做错了事的人,则有可能会招致一顿指责,甚至被扣奖金,炒鱿鱼。许多公司在实施收购后,都不愿冒险立即采用一种全新的合理的管理方法,一个典型的理由就是“等形势稳定一下再说”。其实时间拖得越久。现有的结构影响就越牢固,改变起来就越难。对付“现状”陷阱有什么办法?牢记自己所订立的目标,随时审查自己是否为“现状”困扰,现有的情形中是不是有你成功的障碍。一定不要把“现状”作为你的选择,去发现其他的可能性,仔细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不要夸大自己的成本或努力,这样做只是在自欺欺人。记住对“现状”的渴望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将来的“现状”与今天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你有比“现状”更好的选择,不要害怕付出努力,逼迫自己去实现它。03“有利证据”陷阱假设你是一家中等规模公司的经理,现在要做一个决定:是否取消增加机器设备的计划。因为你担心公司出口业务的增长不会持续下去,另外你还担心出口地的货币可能会贬值,从而影响你的产品竞争力,最终会减少出口。在做决定以前,你请教了一位老朋友,碰巧他最近刚刚否定了一项扩建计划。最可能的结果是:他力劝你赶紧取消机器设备的采购计划,那你怎么办呢?先别忙着做出决定,因为你有可能会掉进“有利证据”陷阱。这种“有利证据”陷阱会诱使我们寻找那些支持自己意见的证据,躲避同自己意见相矛盾的信息。如何绕过“有利证据”陷阱?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相同的重视,避免只接受“有利证据”的倾向。尽量朝与自己意见相反的方向去想,或者找一个你所信赖的意见分歧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辩论。审视自己的动机。你是在收集信息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呢?还是只是在为自己的决定找“有利证据”?征求别人意见时,不要找那种“惟命是从”的下属。如果你的顾问或咨询师一一直都在说:“是,对。”那么要赶紧换个人。04“结构”陷阱看一个实例:新泽西和宾西法尼亚是美国两个相邻的州。为了减少车辆保险费用,两个州都在法律上做了类似的修改。其内容是:如果驾车者放弃对某些交通事件的起诉权,他们可以少缴一些车辆保险费。但在表达方式上,新泽西州的法律规定:“你自动放弃某些交通事件的起诉权,除非你另外声明。”宾西法尼亚州的法律则规定:“你拥有所有交通事件的起诉权,除非你另外声明。”其结果是,在新泽西州有80%的人选择了有限起诉权,而宾西法尼亚州只有25%的人做了同一选择。仅仅由于法律条文的措辞不同,新泽西州省下了2亿美元的车辆保险费和诉讼费。这就是“结构”陷阱的影响,如何设计问题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你的决定。如何防止“结构”陷阱的出现?不要机械地接受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你提出的还是别人提出的,从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问法。尽量由自己提出一个辩证的、有利又有弊的问题。在决策过程中,要不断怀疑问题,特别是在最后,更要看一下改变问法对决策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当别人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供参考时,想一下他们看问题的角度,试着与自己的做一下比较。05“记忆”陷阱还是让我们先用一个例子来阐述“记忆”陷阱的作用——这里有两个名单,每个名单里都有相同数目的男女。第一份名单里的女人和第二份名单里的男人大都是名人,实验证明,大多数人都认为第一份名单里的女人多,第二份名单里的男人多,这很能说明“记忆”陷阱的力量吧。我们经常会根据过去来预测将来,那么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在头脑中留有深刻记忆的事件无疑会产生“记忆”陷阱,使我们的思维离开正道偏向另外一个方向,从而导致决策的失误。如何防止“记忆”陷阱的出现?仔细审查你的各种预想,确信它们没有被你的“记忆”影响;对于一些较随便的数据、也要注意收集;决策时刻要走出你的“记忆”,尽量减少特定或重大事件给你的思维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的大脑在不停地思考,但有时它不但不会帮我们,反而会阻碍我们。在决策的每一时刻、每一环节,错觉、偏见和心理的种种小把戏都在影响着我们。但如果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和危害性,我们至少可以测试和约束自己,找出自己的主观错误,采取行动来避开这些决策的陷阱,无论如何,防患于未然是最佳途径。
在“假靳东”的背后,藏着多少“真缺爱”的婚姻!缺爱的婚姻怎么破?
万万没想到,有一天,抖音中会上演一场名为【真假靳东】的剧目。我想,靳东本人及靳东的团队怎么也猜不到自家明星会因【六旬追星女子闹离婚】事件而上了热搜!近日,网上曝出一则乍看哭笑不得,细思悲伤心酸的中老年追星事件。话说,有位名叫黄月(化名)的六旬大妈,今年初起开始沉迷于抖音视频且疯狂迷恋起了演员靳东。在抖音中与靳东(假靳东,视频特效合成)频频互动,茶不思饭不想,对假靳东的每场直播带货也会准时关注。而假靳东也会对大妈嘘寒问暖,一口一个姐姐,把大妈的心握得死死地。大妈的老伴察觉不对,好心提醒。然而,换来的却是分床睡、争吵、离家出走去长春找靳东……大妈声称自己已和演员靳东通过网络谈恋爱多时,靳东不仅会娶自己,还会给100万、一套房。当众人劝说这是一场骗局,抖音中的靳东是合成的、假的时,大妈依旧坚信靳东不会骗自己……这只是个案?大妈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大妈的心理健康是需要及时调整,需要专业人士介入疏导!但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发现,可悲而心酸的是【大妈不是个案】!在【假靳东】的抖音号下,还有很多对【假靳东】痴迷不忘的已婚女性!在这些姐姐的留言中,有条留言格外扎心。这条留言这样写到“我是他家老黄牛,累了苦了有谁理解?他整天喝酒还打架,我受尽了人间苦无人过问,这一生我受尽人间酸甜苦辣,就落个女汉子的名分,我忍我忍还是为了这个家……”姐姐们痴迷的不是靳东,而是一份关心、在乎、温暖的爱!随着事件的报道,在其他报道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更是扎心——我一点也不想嘲笑她们,我跟她们一样结婚生娃了,但我也是缺爱的人。我只是学历比她们高一点,有一点判断力,但不代表我心里的洞就可以填满了,也不代表高级一点的骗局就不能骗我了。大家都一样的孤独,谁又比谁更高贵呢?在【假靳东】的背后,究竟藏着多少【真缺爱】的婚姻?很多、很多……缺爱是种什么感觉?是种不被关注,不被在乎的感觉。不被关注,不被在乎是种什么感觉?是自己的付出不被看到、理解,自己的内心想法不被倾听的感觉。缺爱的婚姻也许是因为父母包办或出于某些苦衷,俩人从开始就不曾相爱。也许是因为相处方式问题,让本来相爱的两个人在婚姻中走着、走着就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缺爱的婚姻还有希望吗?我想,如果是相处模式问题,如果双方也都愿意尝试改变的话,那还是有希望的!爱情不只有3月(爱情3月论),一些心理咨询中的技巧能够帮助你把爱留住,让爱更持久!留住爱的方法不是让你准备一份怎样惊喜的礼物便可立竿见影,而是日常彼此间的倾听与表达。彼此间的倾听与表达会让彼此感到被关心,被在乎,被理解。你多久没有好好倾听对方讲话了?你的表达是在述说自己的感受,还是在指责对方?你真的知道如何去倾听与表达吗?倾听对方,让彼此感到被在乎的关键得了,得了,你别说了!等等,我可没这么说,是你……多么熟悉的争吵台词,几乎每家都用过类似的措辞。打断对方的诉说,仿佛就是在向对方关闭一扇门,门关上了,被拒之门外的心也就凉了,心凉了,爱就消失了。缺爱是不被倾听,不被伴侣在乎的感觉。在沟通中,我们往往理智上知道要去倾听对方,打断别人说话是不好的。但沟通之中,争吵之时,就是按捺不住自己的表达欲,这个怎么破?在心理咨询中,倾听的能力也是咨询师必备技能之一,为此也会刻意训练。在训练时,有着这样的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到夫妻沟通之中。这个方法也像是个小游戏,游戏规则如下:随意选择一件物体(不易过大,过重,能轻松手握即可),夫妻双方谁拿着这个物体,谁可以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对方只能倾听,不能开口说话;当手持物体的妻子/丈夫说完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后,说一句“我想说的说完了,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并把物体交给对方。当物体交给对方后,对方便可开口说话,而自己只能倾听。反复交换进行,直到彼此想说的内容全部表达完成。这个方法巧妙的解决了沟通中插嘴、打断的问题,让诉说者充分的表达,也让彼此逐渐学会有耐心的去倾听。婚姻中的插嘴、打断会让我们感到不被在乎,频繁的不被在乎,怎能不让我们对爱产生质疑?最终走入缺爱的婚姻。倾听对方是一门需要练习的技术,它是让彼此感到被在乎,被爱着的关键。好好说话,让你我继续婚姻的前提我记得我和你提到过,我这阵子工作很忙,压力很大,为什么你就是不能理解我!你去问问,你这样,谁会认为你讲道理……又是熟悉的争吵台词,又是几乎每家争吵中都有过的类似措辞。有时,我们的表达措辞仿佛就像一把利剑,深深的刺向你的伴侣,遍体鳞伤,怎还有爱可言?缺爱是不被看到,不被理解,不被伴侣关心的感觉。在沟通中,有时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你的本意是沟通、解决问题,还是开启一场场无休止的争吵呢?心理咨询也很讲究沟通措辞,表达技巧。有些技巧,我们可以借鉴到夫妻沟通之中。1、少用一些“为什么”“为什么”会让人感到被指责,你可以用“我感到”来代替“为什么”,比如,我记得我和你提到过,我这阵子工作很忙,压力很大,但我感到你还是不太理解我的压力……比较起来,是不是柔和很多,也让人更有继续沟通下去的欲望,以及也传达出了渴望被理解、被关心的内心诉求?从今日起,请为“为什么”寻找一些替换词,你们的沟通将会变得更加顺畅,关心与爱也会随之绽放。2、把“你”、“大家”换成“我”在沟通中,我们常常会用“你”去进行表达,有时也会拉上张三李四,凭空组成个“大家”去表达。但无论是“你”、还是“大家”,其中包裹着的真实主角都是“我”(你自己)。我们的言行也只能代表我们自己当下的所思所想,不必再为它穿上一层外衣,用第一人称“我”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就好了。比如,你刚才的做法让我感觉有些不讲道理,我觉得……这样的表达更加真诚,也更加容易让伴侣接受。同时,也让对方了解到,你也在关注他的想法、言行。3、积极关注,表达感谢在心理咨询中,有个名词叫【无条件积极关注】,它很强调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关注。转念迁移一下,在婚姻中,其实我们也应强调对伴侣的积极关注。比如,看到对方的付出并给予表达感谢。也许,有人会说,一家人何须说什么谢谢呢?“一家人”不等于“理所应当”。“谢谢”等于“你的付出,我有看到并记在心中”。这样的谢谢,这样的被理解谁不需要呢?在婚姻中,我们仍需看到对方的付出并给予感谢。有些话不说,就会憋出问题。万万没想到,假靳东事件的背后,竟暴露出如此众多真缺爱的婚姻。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爱,渴望被爱的感觉。体验到被爱的感觉也许就在那一瞬间,但却能让我们铭记一辈子。被爱的感觉是需要伴侣们去共同创造的,愿这些心理学技巧帮助我们去搭建一个个充满爱的家庭,让缺爱的家庭越来越少。
心理所研究考察疫情期间恐惧情绪和集体主义如何影响公众的防疫倾向
作者: 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朱廷劭研究组 黄峰 ║ 日期: 2020/10/15 新冠疫情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经济甚至社会秩序等陷入困境。尽管全球都在呼吁民众采取防疫措施,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民众在防疫表现上却相去甚远。 研究发现,尽管新冠疫情让人们普遍感到恐惧,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防疫行为差异依旧存在。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在面对危险时自发产生的基本情绪,恐惧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人们在疫情期间的巨大防疫行为差异。基于对疫情期间社会现象的观察,并结合文化心理学的观点,引入文化价值观变量有助于理解上述现象背后的机制。 病原体流行假说认为,与个体主义相比,集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观由于更加强调内群性(inner-group)和群体保护行为(ingroup vigilance),因此有利于在疫病盛行时期保护个体免受外来病原体的感染,进而遏制疾病的传播。鉴于此,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朱廷劭研究组以社交媒体为研究工具,考察了疫情期间民众恐惧心理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对其防疫倾向的联合影响。 该研究基于疫情期间的108,914名新浪微博活跃用户,运用生态化识别技术计算出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在2020年1月11日~2月21日期间的恐惧情绪、集体主义和防疫倾向指数(图1),通过多元回归模型考察了恐惧情绪和集体主义对民众防疫倾向的联合影响。结果发现,民众的恐惧情绪和集体主义均能正向预测其防疫倾向,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图1 数据采集及心理指标计算流程 进一步的 Johnson-Neyman 法检验显示,民众的恐惧情绪和集体主义得分在联合预测其防疫倾向时表现为相互阻抗、相互削弱,即民众的恐惧情绪越多,其集体主义得分对防疫倾向的正向预测作用就越小;反之,其集体主义得分越高,恐惧情绪对防疫倾向的积极作用也就越弱。值得注意的是,当民众的集体主义得分超过一定数值时,其恐惧情绪开始反作用于防疫倾向。 研究者由此推测,恐惧情绪和集体主义对防疫倾向的交互作用应结合病原体流行假说和认知资源理论的观点来解释。集体主义使人们获得了更高的心理保护效能,从而在疫情发生后缓冲了恐惧情绪对民众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民众在抵御恐惧等负面心理时,可能动用了大量的包括文化价值观在内的心理认知资源,因而恐惧情绪抵消了集体主义对防疫倾向的部分作用。此外,在集体主义倾向较大的地区和人群中,由于较高的心理保护效能,人们可能并不会因恐惧而更多地采取防疫行为,与之相反,此时恐惧情绪的增加只会更多地消耗个体的心理资源,从而降低人们的防疫表现。 该研究首次证实了文化因素与情绪因素在流行病防护中的联合作用,对于当下乃至此后的疫情防控类工作具有一定启示。例如在倡导民众采取防疫措施方面,“佩戴口罩能够使您免于感染”(非恐惧诱导-个体主义式宣传)可能是比“不戴口罩会增加您的感染风险”(恐惧诱导-个体主义式宣传)更有效的沟通策略;而“佩戴口罩能够使您和您的家人免于感染”(非恐惧诱导-集体主义式宣传)则可能是比“佩戴口罩能够使您免于感染”(非恐惧诱导-个体主义式宣传)更为有效的沟通策略。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BMC Public Health: Feng, H., Huimin, D., Zeyu, L., Peijing, W., Meng, Z., Ang, L., & Tingshao, Z. (2020, 2020/10/10). BMC Public Health. https://doi.org/10.21203/rs.3.rs-46035/v2
心理所研究考察疫情期间恐惧情绪和集体主义如何影响公众的防疫倾向
新冠疫情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经济甚至社会秩序等陷入困境。尽管全球都在呼吁民众采取防疫措施,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民众在防疫表现上却相去甚远。 研究发现,尽管新冠疫情让人们普遍感到恐惧,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防疫行为差异依旧存在。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在面对危险时自发产生的基本情绪,恐惧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人们在疫情期间的巨大防疫行为差异。基于对疫情期间社会现象的观察,并结合文化心理学的观点,引入文化价值观变量有助于理解上述现象背后的机制。 病原体流行假说认为,与个体主义相比,集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观由于更加强调内群性(inner-group)和群体保护行为(ingroup vigilance),因此有利于在疫病盛行时期保护个体免受外来病原体的感染,进而遏制疾病的传播。鉴于此,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朱廷劭研究组以社交媒体为研究工具,考察了疫情期间民众恐惧心理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对其防疫倾向的联合影响。 该研究基于疫情期间的108,914名新浪微博活跃用户,运用生态化识别技术计算出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在2020年1月11日~2月21日期间的恐惧情绪、集体主义和防疫倾向指数(图1),通过多元回归模型考察了恐惧情绪和集体主义对民众防疫倾向的联合影响。结果发现,民众的恐惧情绪和集体主义均能正向预测其防疫倾向,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图1 数据采集及心理指标计算流程 进一步的 Johnson-Neyman 法检验显示,民众的恐惧情绪和集体主义得分在联合预测其防疫倾向时表现为相互阻抗、相互削弱,即民众的恐惧情绪越多,其集体主义得分对防疫倾向的正向预测作用就越小;反之,其集体主义得分越高,恐惧情绪对防疫倾向的积极作用也就越弱。值得注意的是,当民众的集体主义得分超过一定数值时,其恐惧情绪开始反作用于防疫倾向。 研究者由此推测,恐惧情绪和集体主义对防疫倾向的交互作用应结合病原体流行假说和认知资源理论的观点来解释。集体主义使人们获得了更高的心理保护效能,从而在疫情发生后缓冲了恐惧情绪对民众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民众在抵御恐惧等负面心理时,可能动用了大量的包括文化价值观在内的心理认知资源,因而恐惧情绪抵消了集体主义对防疫倾向的部分作用。此外,在集体主义倾向较大的地区和人群中,由于较高的心理保护效能,人们可能并不会因恐惧而更多地采取防疫行为,与之相反,此时恐惧情绪的增加只会更多地消耗个体的心理资源,从而降低人们的防疫表现。 该研究首次证实了文化因素与情绪因素在流行病防护中的联合作用,对于当下乃至此后的疫情防控类工作具有一定启示。例如在倡导民众采取防疫措施方面,“佩戴口罩能够使您免于感染”(非恐惧诱导-个体主义式宣传)可能是比“不戴口罩会增加您的感染风险”(恐惧诱导-个体主义式宣传)更有效的沟通策略;而“佩戴口罩能够使您和您的家人免于感染”(非恐惧诱导-集体主义式宣传)则可能是比“佩戴口罩能够使您免于感染”(非恐惧诱导-个体主义式宣传)更为有效的沟通策略。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BMC Public Health: Feng, H., Huimin, D., Zeyu, L., Peijing, W., Meng, Z., Ang, L., & Tingshao, Z. (2020, 2020/10/10). BMC Public Health. https://doi.org/10.21203/rs.3.rs-46035/v2
今天,互联网时代拉近了全世界人的距离也拉大了全世界人的差距在同样的大环境下有人看到的是困难重重有人看到的却是机遇难得有人稳步前进,活得越来越精彩有人却每况愈下,活得越来越失败《双城记》中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似乎适合每一个时代事实上,无论时代怎样变更有一件事亘古不变那就是逆商越高的人,成功的机会越大什么是逆商?逆商全称逆境商数,简称AQ。简单地说,逆商就是一个人在面对逆境、挫折的时候承受、摆脱困境的能力。美国巴顿将军曾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这个反弹力就是逆商。我们知道情商有时比努力更重要,而有一样东西,可能比情商还要重要。那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主题:逆商。先来看个故事:1996年5月10日的一个星期五,31个年轻人前来攀登珠峰。峰顶附近的风速达到100英里/小时、极度严寒,而且能见度为零。登山过程中突然一阵猛烈的风暴席卷而来,让很多登山者陷入困境。每个登山者都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海拔18000英尺之上,一旦受伤,伤口就无法愈合,体力会耗损得很严重,而且空气非常干燥,一咳嗽就会震碎肋骨。攀越这样的高峰是对一个人的终极考验。一些人遇难,一些人生还。遇难者里有一个邮政人员叫格·汉森,当风暴袭来,汉森立刻躺下来。在登山途中躺下是极其危险的,没几个人能再爬起来。汉森因无法扛下去而离开了人世。而躺下来的还有另一位登山者贝克·威瑟斯,但他却成为了幸存者之一。那天夜里,救援队找到威瑟斯,觉得他肯定是无法救活了。连威尔斯的妻子都已经收到丈夫去世的消息,但数小时后,威瑟斯激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力量,在严酷的环境中醒来。事后威瑟斯接受采访时说: “躺在雪地里的时候,老婆、孩子的脸清晰的浮现在眼前。我意识到自己可能还有三四个小时可活,于是就强迫自己蹒跚向前。”面对逆境,人们往往重复着这三种角色:1.放弃者2.扎营者3.攀登者放弃者选择退出、逃避或放弃。扎营者曾经努力,有过一些成就,然后就说:“我最多就能走这么远了。”于是停下来,找个平稳舒适的高地躲避逆境。攀登者认为凡事皆有可能,无论背景如何,不论优势、劣势,厄运、好运,他们永不停止探索可能,追求卓越。与珠峰上的威瑟斯一样,攀登者是执着的、顽强的、坚韧的,他们欣然接受无法避免的挑战,不懈地攀登,遇到令人生畏的事情就改变路线,深感疲惫时就审视自己,然后决意前进。知道自我激励,自我驱动,活出了生命的极致!正如“松下电器”创始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所说:“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逆商——让弱者变强,强者更强有位企业经营者曾说:“每当我们想要引进一项新的变革,基本都能预料到,不管是什么变革,总有20%的人会立刻拒绝,60%的人采取观望态度,只有20%的人会积极参与。”一般来说,这20%的拒绝者就是放弃者,面对变革,他们典型的反应就是逃避或蓄意阻碍变革成功。对于犹豫不决的60%的扎营者,他们是被安逸或恐惧驱动的,为了维持来之不易的舒适及他们对世界的可预测性,他们会小心翼翼。在攀登者眼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他们借助变革带来的挑战成长起来,并欢迎一切可以使之向前进的机会。通常,攀登者也是我们可以指望促成变革的人。作为领导者,要做的就是把员工心中的“攀登者”给解放出来;扭转扎营者或放弃者的心态,激发他们的自驱动。因为每个攀登者心中都住着一个扎营者。因此,攀登者必须努力让自己不要满足于既有成就。我们内心渴望安定、舒适、稳妥和平静,这是无法忽视的。如果营地过于安逸,他们原本一心向上的心会渐渐消失,安度余生。每个扎营者也都住着一个攀登者,他们每个人生来就有促使自己攀登上升的核心驱动力。如果说智商是先天的,情商是后天的,那么情商是很难修炼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情商的真正概念还是难以捉摸,因为情商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法。这就导致了,有些人拥有高智商,情商也不错,却仍然无法发挥出其潜能。这时候,就需要逆商来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成功的衡量标准为:智商+情商+逆商。用好逆商,可以提升团队、人际关系、家庭、组织、社区、文化、社会的效能。很多大型企业和成功人士证实了:逆商较高的人具有更多的优势。逆商最重要的三大理论支柱一、认知心理学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习得性无助”实验,即在不断遇到的困境中认为“做什么都没有用”,所以失去了对不利事件的掌控感,因为它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很多人面临人生的挑战时会自动选择放弃或中途退出,所以被美国心理学会评为“20世纪的里程碑理论”。同时,这也是逆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应对生活事件的方式决定的。二、健康理论一项研究表明,可以决定何时浇灌植物,对自己的生活有基本掌控权的老人,比没有掌控权的老人更积极、快乐,活得也更久。哈佛大学针对本科生的压力强度、应对逆境方式以及免疫力做过研究,发现抗逆力弱的人,在压力面前会非常抑郁和焦虑,同时体内的白细胞也少得多。也就是说人类面对逆境的不同方式,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化学成分和功能。三、脑科学大多数人都听过“21天养成一种习惯”这种说法,但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可靠的出处。有人曾追问过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生理学科负责人马克·努维尔,养成一种习惯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努维尔不是回答而是反问:“你学了多久才知道不要去碰热炉子?”“大概1秒钟”“其实是100毫秒”努维尔解释道:“你碰到热炉子时,大脑内会发出响亮的警报,立刻让你意识到自己的手放到了哪里,警报会激发产生于基底神经节的潜意识思维模式,并传递到大脑意识区。”所以,要摒弃坏习惯,如低逆商,就必须从大脑的意识区域开始,开辟出新的神经通路,在瞬间实现改变提高逆商应该掌握的LEAD工具提升逆商,会让我们的效能、信心、勇气都随之增强,当逆境之风再一次来临时,我们就会懂得加固扎根的土地,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现状。放弃者和扎营者,可以转变为攀登者;低逆商者,经过有效训练,也可以变成高逆商者。“LEAD工具”被证明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人们持续提高逆商,应对逆境。一、L:Listen,倾听自己的逆境反应只有看得见风暴,才能将损失先降到最低。我们应该时刻让大脑保持警惕,以便能迅速觉察到逆境的降临。事实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能够培养攀登者意识。当然我们还可以在发现逆境时,在脑海中敲醒警钟。印象越深,效果会越好。当下意识地养成习惯后,我们才能把逆商和对于逆境的反应带到我们的大脑皮层,在这里,逆商才能发生变化。二、E:Explore,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即便逆境并非因你而起,但当我们觉得自己有责任做得什么时,就需要解决问题或采取行动了。过分地自责和推卸责任都不会增强我们的掌控感,但当我们接受了部分责备,并从行为中吸取教训,对结果承担起责任时,反而会重拾掌控感,促使自己积极地采取行动。度过了这次逆境,就又能继续攀登之旅了。三、A:Analyze,分析证据我们可以思考三个问题:1.有什么证据证明我无法掌控?2.有什么证据表明逆境一定会影响到我生活的其他方面?3.有什么证据表明逆境必然会持续过长时间?这些问题其实找不出足够的证据,逆境不一定会脱离我们的掌控,并不一定能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一定会持续很长时间,看清楚了这一点,会让我们非常轻松自由。四、D:Do,做点事情没有行动,将一事无成。积极地行动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前提是要了解清楚情况,也就是Analyze的过程很重要。这里我们可以采取漏斗法,首先选出一个需要率先实施的行动,然后确定在哪一天什么时候做这件事,最后的这些步骤可以将各种各样的想法经过漏斗汇集成一个明确的、有计划的行动。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境况下,世界范围内刮起了倒闭潮、裁员潮……全球银行计划裁员超10万人,全球有六分之一年轻人因疫情失业;法国奢侈品牌LVMH路威酩轩集团(LV、迪奥、纪梵希、娇兰等品牌母公司)宣布,旗下多个品牌香水和化妆品生产线将全力生产洗手液和消毒产品;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Hermès)、香奈儿(Chanel)、瑞士手表品牌劳力士(Rolex)、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英国奢侈品牌博柏利(Burberry)宣布陆续关闭全球生产基地,同时暂停门店营业;ZARA计划永久关店1200家,全球最大安全套制造商停产,全球最大保健食品厂宣告破产;有“加拿大国宝”之称的太阳马戏团裁员4679人,裁员总数达到95%,并已申请破产;餐饮巨头必胜客宣布将永久性关闭300家门店,剩下的927家门店转让出售;美国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The First State Bank(第一州银行)宣布破产,成为疫情后首家倒下的银行;捷豹路虎宣布暂时解雇2万员工,占全球员工数量的50%;美国企业“破产潮”正全面来临,目前申请的企业已有424家,很可能会在今年刷10年来的破产记录。本田、日产、丰田、斯巴鲁、三菱、马自达等日系车企均发布了不同程度的裁员或停薪计划。国内快播公司破产清算;曾被称为“中国美妆电商第一股”的聚美优品私有化退市;甚至连华为、大疆、吉利这样的巨头都开始大规模裁员。在这样几乎全球逆境的情况下,逆商提升对于个人、企业组织都具有极大的帮助。尤其是组织的逆商,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抵御逆境。
天上掉下个UFO? 未来,你永远不知道天上会掉下什么!看无人机牵手大数据的神操作!
十一前后,电影《夺冠》、《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等热门影片陆续上映。小长假期间怎能不去看上一两部?十一之后,工作之余,谈起这几部热门影片,发现最受好评的还是《我和我的家乡》。该部影片共由四个故事组成,大家对于每个故事也是各有所爱,每个故事中仿佛也都是既有笑点也有痛点,总能get到你的某一点。在四个故事中,今日,最想和大家聊的是第二个故事《天上掉下个UFO》, 先简单回顾(对于还没看此影片的小伙伴来说是安利一下)故事背景。在贵州有个地方叫阿福村,在阿富村中有个小伙(也中年了)叫黄大宝,黄大宝年轻时与一位美丽的姑娘相遇并相爱。大宝与姑娘的家仅隔一座山,但因贵州地势原因,最后两人硬生生分手了。大宝为了弥补遗憾,就想发明一种飞行器,专为贵州人民传递信息、货物,让地形不再成为阻碍。于是,他发明了一个外形酷似UFO的物流专用【无人机】,由于此款无人机的外形太科幻,便引发了探秘UFO的有趣故事。黄大宝,你知道这个发明更合适的名字是叫【无人机】吗?黄大宝,你知道这个发明的价值不仅限于贵州与物流吗?黄大宝,你知道这个发明能带来时代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吗?……我们来安利一下无人机,当无人机与大数据结合,我们的生活将进入你曾经眼中的科幻时代。看,这就是无人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s,简称UAV)是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的主要价值在于替代人类完成一些工作。无人机在正式使用之前需要借助大数据去训练(任何需要和环境进行交互的应用都需要拿大量的数据来进行训练),如在不同天气下的自适应控制,目标检测,风险控制等。目前,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分为军用级及民用级;民用方面,又分为消费级和工业级。目前,工业级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农林植保、电力巡查、边防巡逻、森林防火、物流配送等领域。黄大宝的【UFO】其实属于无人机在民用方面上物流配送领域中的应用。在物流配送方面,无人机已被应用于现实。 看,天上掉下个火锅、男友……目前,黄大宝的愿望在城市已经可以实现。在贵州山区也有部分地区可以实现,比如,这则报道——2018年5月10日,搭载着货物的无人机在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邮政支局上空飞行。支局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向所辖的五个偏远山村投递信件、报纸和包裹。无人机已走入我们的生活,在海内外大众智慧的指引下也玩出了新花样,比如以下这些报道:2020年2月4日,浙江桐庐交警被无人机空投包裹,上面写着“交警大哥请签收,您辛苦了”。民警发现里面有2个口罩、2块巧克力和10多包饼干。在山东临沂,因为疫情一火锅店一直没营业,小区也封闭不让业主出门,很多老顾客想吃火锅,老板找来无人机送火锅便当。2020年,由于疫情物资紧缺,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老大爷用无人机给邻居【空投】厕纸。美国纽约一摄影师在自家阳台拍风景,发现隔壁楼顶有一女孩,然后把贴有自己电话号码的无人机飞到女孩身边……于是,女孩给他回了短信……两人开始了恋爱……在这个时代,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天上掉不下来的!看,天上掉下个科幻时代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是最亲民的,但无人机的价值绝不仅限于物流。无人机与大数据才是绝佳拍档,当无人机与大数据相结合,它将创造出一个你曾经眼中的科幻时代。之前我们提到,无人机在正式使用之前需要借助大数据去训练。那无人机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呢?它依旧与大数据有关。当无人机正式使用之后,它可以为我们捕回大量数据,实现更大的价值,比如,无人机与大数据的这些合作成果:通过无人机在农场上的定时巡逻,我们可以监测整个农场情况并进行拍摄、收集有关数据。然后,用软件可以自动分析这些影像和数据,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人眼难以发现的问题。例如,灌溉是否均匀,土壤情况,哪里出现了虫害等。根据这些来对农场进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及时调整种植措施,农作物的收成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通过无人机在公路上方的巡查,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全方位的采集到全线道路数据信息。当大量数据回传到后台,由后台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后,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加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行疏导或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也会为未来的道路规划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数据,减少交通拥堵情况的发生。这些听上去仿佛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它们距离我们很近,一个关系到【食】,一个关系到【行】。衣食住行,当大数据与无人机结合,它已轻而易举的帮我们优化了两大生活主题,改写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价值无可估量。10年前,当我们提到无人机、大数据、智能产品等词语时,我们还会觉得很陌生,仿佛这些只有在科幻片中才会出现。而现在,这些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把科幻活成了现实。这是智慧、科技的力量,也是时代的节奏。愿我们的步伐都能跟上时代的速度,一起进入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空。
十一期间,期盼已久的《姜子牙》上映了,看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我们怎能不去捧场!不过,看后怎么说呢?动画效果是可以的!但是,剧情架构就……期待有所提升!整体观影过程就是,在震耳欲聋的音效下,竟然有些犯困,在犯困中,竟然被最后的彩蛋唤醒了。怎么感觉整部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居然是彩蛋呢?没有台词,但把姜太公的强迫症刻画的十分到位。后来发现,和我有同样感受的小伙伴还有很多。一起回顾下精彩的彩蛋吧!一起回顾下精彩的彩蛋吧!在彩蛋中,姜子牙在准备晚餐时将餐具摆放的整整齐齐,杯子的摆放竟然要用尺子量。餐后,哪吒脸上的饭粒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让你想起了什么?强迫症!对!就是它,传说中的强迫症!今日,我们就来聊聊强迫症。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强迫症 网上流传着一组有关强迫症患者吃橘子10步法的操作,来感受一下,见下图。看后,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强迫症患者还挺有趣,想吃个橘子估计得花出半天时间才能吃到口。有时,人们甚至会把强迫症当做玩笑看。但你知道吗?强迫症被称为【心理癌症】,它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焦虑症一起被列入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疾病之一。强迫症并不好玩,旁人眼中强迫症仿佛是场喜剧,但这场喜剧的内核真的是一场悲剧。强迫症,全称为强迫性精神官能症,英文简写为OCD,它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我们往往会看到强迫症患者的一些强迫行为,比如,姜太公的用尺子测量摆放杯子的距离与角度,生活中的一些反复行为等。其实,这只是强迫症的一面。强迫症的主要症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先来说说强迫思维,强迫思维是指没有现实意义或没必要的想法,它又可细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回忆及强迫意向。内容多种多样,没有唯一标准。比如,一看到日落就无法抑制的思考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或是站在阳台上就不能自已的有跳下去的冲动等。再来看看强迫行为,这个大家相对熟悉。强迫行为往往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而产生的焦虑行为,是明知不合理但又不得不做的一种行为(或者说,就是那种不做就难受,就忍受不了,寝食难安的状态),常见的类型又可分为,强迫检查、强迫清洗、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及强迫意向。比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反复洗手,两只鞋子必须成45度角摆放等。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强迫症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心理、社会、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有研究发现,强迫症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遗传倾向,也有许多研究发现,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常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婚恋方面遇到问题、学习工作受挫等。强迫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类疾病,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鉴别诊断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确诊。症状出现的时长,有无器质性疾病引发类似症状的可能性等,在诊断过程中均需要考虑在其中。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也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与心理疏导相结合。面对强迫症,我们几乎无法靠一己之力来解决。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可能患上强迫症,最正确的做法就是说服自己或建议他人及时就医,由专业人士来介入诊断,提出最合适的建议或治疗方案。 关于强迫症的一些误解听说,大部分的强迫症患者都爱反复洗手反复洗手的确是强迫行为的一种表现,但有数据显示,约只有25%的患者有这样的行为。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强迫症患者都爱反复洗手。也正如前面所提,强迫行为还有很多种表现,强迫症的表现也不仅有强迫行为,还有强迫思维,强迫思维又可体现为很多种。听说,强迫症只会影响成年人的生活我们通过影视作品看到的很多案例,的确都是成年人。但临床数据显示,约有2/3的强迫症患者在25岁前发病,青少年甚至是幼儿也有可能患上强迫症。不过,对幼儿进行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因为,儿童发育的正常阶段中也会出现重复性行为。听说,在一定程度上强迫症有助于工作不知在某一瞬间,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慨,强迫症患者一定深受老板们的喜爱,注重细节、一丝不苟,真是工作上的一把好手。在领导的喜爱下,肯定如鱼得水,在工作上真是堪称完美!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强迫症列为【十大衰弱疾病】之一。强迫症患者可能会因为患病而很难与他人沟通交往,也很难适应工作环境,从而失去收入,使得生活质量下降。 强迫症的预防攻略正如前面所提,强迫症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心理、社会、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在强迫症的预防中,我们可以从心理方面、个性培养方面入手,尽可能的防患于未然。不过分追求完美,取消不必要的必须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听话、懂规矩的乖宝宝。于是便树立了各种规矩,进屋后鞋子的摆放必须整齐,必须洗手,必须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必须考取班级第一……强调不爱洗手给健康带来的危害,阐述睡眠不足的各种可怕,扩大成绩不佳对未来的隐患影响……这一切的一切都在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在把孩子往容易焦虑的性格特点上引导。甚至在各种观点的不断灌输下,也在促进孩子形成强迫性思维……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因此,在给孩子提要求,树规矩之前及与孩子沟通之时,请再三斟酌,去掉那些不必要的必须与要求,引导适度才更有利于孩子发展,也是对强迫症的一种预防。了解心理学知识,提升自我觉察童年时期,原生家庭的氛围,父母的认知模式,教养方式往往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长大后的我们拥有着更多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去预防强迫症。比如,建立心理健康意识,平时多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学习一些心理学减压技巧或自我疏导技巧等。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对自身心理健康、情绪状态的识别等。觉察是调节的前提,是一种防微杜渐的力量。及时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情况,自我调节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将有利于我们进行预防。 强迫症与抑郁症一样,同样是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精神类疾病。有关抑郁症的文章目前较多,大家也从中了解到了很多有关抑郁症的各方面知识。而有关强迫症知识的普及还有待提升,强迫症同样不容忽视。在《姜子牙》的彩蛋中,我们看到了强迫症,不知之后的影片是否会从中寻找灵感进行创作。愿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融入到各个方面,在无形中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水平。